文|深度观察组
2025-08-06,广西防城港市发布“亮证姐”事件通报,试图平息持续发酵的舆论风暴。通报虽澄清涉事女子侯某某非公职人员、否认公安系统泄露个人信息,并对其丈夫黎某(消防士)立案调查,但核心矛盾未解,甚至因逻辑漏洞与程序瑕疵催生新疑点:
一、亲属关系“巧合论”
官方定调称侯某某父亲与李某某父母系“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”,现场认出李某某并口述其住址;公安系统排查称“7月无查询记录”。
但李某某父母明确表示“不认识侯家”,且看过照片后仍否认亲缘关系;侯父仅凭车牌号瞬间报出李某某全名及详细住址,若真为远亲,侯父为何需民警带路上门?
官方仅称排除公安系统泄露,怎么让普通群众相信?
二、证件滥用的“轻描淡写”
官方定调:侯某某所亮证件系丈夫黎某的行政执法证,定性“吓唬人”;黎某因“未妥善保管证件”被立案调查。
消防行政执法证不适用于道路交通纠纷。侯某某非执法人员却亮证施压,涉嫌违反《刑法》第279条“招摇撞骗罪”或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62条(冒充公职人员),依法可处拘留乃至徒刑。通报仅称“公安机关调查中”,未提法律追责。
黎某若仅因“保管不当”受罚,而实际使用者侯某某未被严惩?这是什么逻辑?
官方口径前后矛盾:事件初期副市长称“证件是假的”,通报却确认真实。这种“打补丁式”回应,掩盖的是什么问题?
三、民警深夜上门的“程序正义”
官方定调:民警因侯某某遭虚假挪车信息骚扰,“陪同上门”要求删视频;承认沟通“表述不规范”,但程序无违规。
李某某母亲证言称民警威胁“不删视频可能被拘留”,有没有涉嫌滥用警权恐吓公民?
李某某首次报警举报亮证行为时,民警以“无肢体冲突”为由不予处理;而侯某某报警后,派出所迅速派员深夜上门。
这种“双标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?
四、特权的“根源隐身”
官方定调:侯某某系民企员工,奔驰为17.8万元二手车,否认炫富;承认其行为反映“部分公职人员亲属存在以权压人思维”。
你说她普通不普通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副市长都出来为其行为背书了。
五、舆情应对怎么能让人相信?
官方承诺:“依法依规处理”“及时公布结果”。
但核心问题是:谁授权民警陪同上门?当事人多方报映问题无果,怎么对方一见视频发酵,派出所就陪同上门?
当事人一个“泄露对方车牌信息”就要被拘留,而侯某及相关方面出现这么多缝不住的窟窿,怎么就没有人出来“走两步”?
比如:前期关闭官微评论、副市长矛盾发言、挂断记者电话等操作……
算了,你们说的我都信了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